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7日,阿里在杭州举办了2014西湖品学大数据峰会,阿里小微首席风险管胡晓明关于大数据的观点值得一看。现整理如下。

 

主要观点: 

 

今天有了数据以后,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甚至可能会被修正,原来我们所有的在商业行为当中,都是先生产或者先制造才会有销售行为,但今天有了互联网,我们产生了先有销售行为,才会有制造行为,他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

 

数据没有大小之分,数据只有是否被商业认知之分。

 

阿里巴巴数据开放必须解决个问题第一必须要给全球的数据开发者,一个数据的工作平台这个在我们今天实现了。第二条数据的脱敏,同时把数据的商业定义,每个标签打得足够清晰,能够让全球的数据开发者在阿里巴巴平台展开数据思维,让数据为政府所用、消费者所用、行业所用,我们还没准备好。

 

怎么去保护余额宝,怎么去保护支付宝,怎么去保护他的本身的信用帐户背后就是用大数据,我们去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在手机上的操作行为,在PC上的操作行为,甚至我们在研究他在输入帐户每一个字母的间隔距离间隔时间,我们去看他在手机上输入密码本身的间隔时间,你所有的通过机器扫号,或者通过人,别人偷你的帐户,都是有异动性的,我们怎么去看这个事情,背后一定用的是数据。

 

资料图:胡晓明

 

正文根据当天发言整理。

 

阿里巴巴小微金服集团(筹)首席风险管胡晓明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做数据的,但是我对所有做数据的表示足够的尊敬和表示足够的敬仰我自己也非常相信这一句话,数据是一种信仰。所以我今天的主体是商业驱动下的大数据,把我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团,我们怎么在看数据,怎么用数据的一些观点和一些观念跟大家分享一下。

 

主要分享四点:第一点当数据出现以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现在但凡是做经济的人,处在这个时代的人,都认为市场经济是最正确的,因为大家都走国际化经济,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当中就提到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在调配市场资源的配置和分化。但是在亚当斯密或者金融学这个时代,是没有数据的,没有人的行为数据,没有社会的数据,没有资金流的数据。但是,今天有了数据以后,我自己的观点是,很多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甚至可能会被修正,原来我们所有的在商业行为当中,都是有了先生产或者先制造才会有销售行为,但今天有了互联网,我们产生了先有销售行为,才会有制造行为,他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我们自己对互联网的认知说,在目前互联网是在人类社会除了电发明以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可能知道了20%,我们自己在圈里都在谈。同样我们今天对数据的认知是非常薄弱的,到数据产生以后,数据能够变成数据科学和数据知识的时候,他跟计划经济配在一起是可以让计划变得更科学,他的这种配置会优于市场通过竞争才导致的市场的最优配置。典型的就是我们的预售,典型的是我们的团购,典型的我们是希望在未来阿里巴巴做得更多的通过整个大数据,通过整个团购,通过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去影响农业,我们也希望农业未来能够产生预售,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做了。

 

 

 前几天,聚划算做了一场洗衣液的团购,一天卖了300吨。如果你通过传统模式根本不知道这300吨一天之内卖掉,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据了解到这些洗衣液卖给了谁。在每年的双十一,我最兴奋的不是销售额,我最兴奋得是通过双十一每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我可以这么说,阿里巴巴集团可能是在中国,地址库和门址库收录最全的机构,因为大家都有地址,门牌号比中国邮政的都要全,所以当数据产生以后,计划会比市场调节和市场的自由配置会更科学。

 

 

 第二条,可能跟今天在座的整个主题也有一点不相符,因为我是自己带领团队,我待会儿跟大家分享做金融,我自己认为数据没有大小之分,数据只有是否被商业认知之分。很多人认为,我只要有了大数据,我数据量足够得大,我才能做金融业务,很多人对阿里巴巴的数据垂涎欲滴,认为有大数据以后才能做。其实真不然,我当年带领团队做小微企业信贷,我们去看消费者信用的时候,所有的金融从业者都在笑话我们,不可能。因为所有本身的金融学当中去看,在信贷当中都会去分析一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所有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都来自于他对负债的原来的经营行为,就是原来借了钱还了钱,他们看他的现金流。但是今天在淘宝平台上看一家企业,他是没有利润率的,每家商业商家他不同,有新商家也有老商家,有皇冠的有钻石的,在那儿卖同一个商品,每个人的销售渠道进货渠道都不一样,怎么确定他的利润率,而且商家不会告诉你。那澳门怎么办?我们背后就去看各家商家的运营规律。同样,我们也没有他的本身的商家的负债经营行为,我们不知道这个商家到底借了多少钱,有没有还。我们就去看这些消费者对商家的评估,我们去看商家在本身经营行为当中,他本身的守信程度。这类似于又构成了另外一个跟现在最时髦的就是行为金融学。我们通过这一些数据去分析这些商家的好与坏,去建立他的评价,我们通过整体的大数据,已经为70多万家小微企业贷了款,整体贷款累积量是1800亿,没有见面。大家到小微金融去看一下的话,我们没有一家企业是见面的,包括西藏的、新疆的,山东的、云南的,用的就是数据,尽管没见见面,但是我们的风险率和不良率比商业银行还要低,而且我们今天是没有抵押和担保的。同样的,未来的消费者也同样可以做。所以这个在整个技术实现上已经不是什么难题。很多人认为我没有大数据没有办法做,我认为数据只有你对他的整个商业认知。

 

 

 我们也在研究很多话题,数据对整个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影响,因为在每个省每个市都有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有些省是卖得多买的少,向国际出口多进口少,内贸多自己买东西少。这些数据对于整个城市的布局,产业结构有没有影响?同样我们在看,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还有很多上市公司在销售他的产品,这些上市公司他在整个行业当中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去看这一些上市公司跟他本身的股价之间的关联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同样我们在分析很多消费者的金融行为,目的只有一个,让数据能够产生商业价值。

 

 

 第三条,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阿里巴巴对数据的未来的一些看法。其实,马总已经给我们在整个数据应用上,已经确定了两个方针,第一个从ITDT,从管理、控制到点燃和激发,DT就是点燃整个数据和激发整个数据的力量,让他被社会所用,让他被销售所用,让他为制造业所用,为消费者信用所用。第二个让阿里巴巴的数据、让阿里巴巴本身今天所有做的这些工具能够成为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能够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变革的正能量。要做这个东西,我们只有一个东西,要实现这些目标,就是让数据去激发它的活力。所以我们在我们的公司,我们所谓谈的就是激发数据的能量,让数据成为一种信仰,让数据发挥它的商业价值。我和品觉他们都在讨论,阿里巴巴数据怎么开放?要开放必须解决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给全球的数据开发者,一个数据的工作平台,这个在我们今天实现了,我们分布式的存储平台和在这个平台上的算法工具,是足够于让我们下一步去形成数据的开发的。但是第二条还没有做好,就是数据的脱敏,同时把数据的商业定义,每个标签打得足够清晰,能够让全球的数据开发者在阿里巴巴平台展开数据思维,让数据为政府所用、消费者所用、行业所用,我们还没准备好。但整个方向我们是认同的,阿里巴巴要做一个数据分享的平台。我们希望数据,我们的数据认知以及市场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市场,让这些所有大学的大学生,学统计的学数学的学挖掘的,能够去与阿里巴巴去进行创业。这个方向阿里巴巴不会变,只有这样才能让从IT转变到DT,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成为中国整个商业的基础设施,因为光靠阿里巴巴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数据产生信仰,才能产生一个结果,数据的开放。

 

 

 第四条,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数据的消费者的隐私保密问题。我现在因为管所有的风险,我也在研究数据让本身的帐户安全,我们的交易行为能够去保驾护航,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数据、个人的隐私性数据,你的身份证、电话号码,你的相关的数据,甚至连密码都可能存在泄露。在数据不再隐私的情况下,怎么去保护消费者的整个资金安全、帐户安全,我们在研究这个课题。也就是说,当我的密码是明的是时候,我的帐户已经被别人获悉的时候,支付宝怎么去管理我们的帐户管理,我们整个支付宝上注册是一样的,密码也可能是一样的。另外网站的一块短板就可能成为攻陷支付宝帐户和阿里巴巴帐户的一个攻击点,在整个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当隐私不再成为隐私的时候,怎么去保护余额宝,怎么去保护支付宝,怎么去保护他的本身的信用帐户,这个是我们研究的方向。背后就是用大数据,我们去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在手机上的操作行为,在PC上的操作行为,甚至我们在研究他在输入帐户每一个字母的间隔距离间隔时间,我们去看他在手机上输入密码本身的间隔时间,你所有的通过机器扫号,或者通过人,别人偷你的帐户,都是有异动性的,我们怎么去看这个事情,背后一定用的是数据。所以我想谈的只是,在目前的互联网的开放环境当中,如何去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所以这是每个做数据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一个内容。中国目前还好,对消费者的隐私政府还没有足够的关心,我相信两年以后,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要到阿里巴巴来,我们也提了一个事情,关于保护消费者隐私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或者说一些几个大企业,是所有做数据的人,做数据挖掘的人,做数据工具的人,大家共同的一个使命。

 

 

    所以我认为数据是一种信仰,只有让数据产生商业价值,数据才能变大。数据才能真正的为社会、为消费者、为制造业能够产生力量。谢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田淑娟

田淑娟

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财新记者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2篇
  • 文章归档
2014年 2篇